1860-0018-110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北京商标律师网>商标法规>正文

公布关于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的期终复审裁定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4-19

  颁布单位:商务部发文字号:商务部公告2007年第63号颁布时间:2007-08-14实施日期:2007-08-14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公告2007年第63号

  【发布日期】2007-08-1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于2006年8月15日发布2006年第56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立案调查。

  复审产品范围与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2年第20号公告规定的产品范围一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规定,商务部对如果终止二氯甲烷反倾销措施,倾销和损害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了继续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决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裁定

  经调查,商务部裁定,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原产于英国、美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的倾销可能继续发生,原产于德国、荷兰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的倾销可能再度发生;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有可能再度发生。

  二、反倾销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十条规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本公告生效之日起,继续按照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2年第20号公告规定的产品范围和反倾销税率,对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

  三、本公告自2007年8月15日起执行。

  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对本复审决定不服的,利害关系方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特此公告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的期终复审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七年八月十四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的期终复审裁定 一、原反倾销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2002年6月20日发布2002年第20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征收反倾销税(以下称原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自2001年8月16日起5年。 2003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批准,由新组建的商务部承担反倾销调查职能。 原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没有利害关系方就措施向调查机关申请任何形式的复审调查。 二、复审调查程序 (一)到期公告 2006年2月16日,商务部发布2006年第3号公告,原反倾销措施将于2006年8月16日到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自该公告发布之日起,国内产业可在原反倾销措施终止日60天前,向商务部提出书面复审申请。 (二)申请 2006年6月15日,商务部收到四川鸿鹤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代表中国二氯甲烷产业正式递交的反倾销期终复审调查申请。 申请人及其支持人请求商务部对原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并裁定维持该反倾销措施。申请的理由为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的倾销行为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国内产业损害有可能继续发生。 (三)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对申请人资格和申请书的主张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申请人资格和申请书符合立案要求。

  根据审查结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规定,商务部于2006年8月15日发布2006年第56号公告,决定对原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没有利害关系方就本次复审立案发表评论。 (四)复审调查内容 本次复审调查内容为,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是否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再度发生。 (五)调查期   本次复审的倾销调查期为2005年4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以下简称损害调查期)为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 (六)立案通知

  在立案公告之前,商务部将期终复审申请有关事宜通知了各涉案国驻中国大使馆。 2006年8月15日,商务部向涉案国驻中国大使馆通知了立案事宜,并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公开文本。商务部通知了已知的涉案国生产商和出口商。 同日,商务部就立案事宜通知了申请人。

  (七)登记应诉

  2006年8月15日,商务部在2006年第56号公告中公布,任何利害关系方可于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向商务部申请参加应诉。 如利害关系方未在立案公告规定的时间内向商务部登记应诉,则商务部有权拒绝接受其递交的有关材料,并有权根据掌握的现有材料做出裁定。 在规定的应诉期限内,英国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INEOS Chlor Limited)通过代理律师向商务部提出申请,登记参加此次期终复审的倾销调查和损害调查。 (八)倾销调查与损害调查

  1、倾销调查 (1)收集证据 立案后,调查机关通过以下方法和渠道,收集了有关证据: 向应诉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和补充问卷。在规定期限内,应诉公司提交了答卷和补充答卷。 要求申请人进一步提供了有关正常价值、出口价格、相关调整因素、倾销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等方面的相关证据。 调查机关对申请书和申请人补充提交的材料、应诉公司答卷和补充答卷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了审查核实。 通过有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了解了世界和中国二氯甲烷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数据。 根据海关统计,调取了有关涉案产品的进口数量、价格、金额等数据。 查证了有关国际协定及其他国家对涉案国涉案产品采取消费限制或贸易限制措施的情况。 (2)听证会 调查机关给予利害关系方提请召开听证会的机会。复审调查期间,没有利害关系方申请召开听证会。 (3)披露 本案裁定前,调查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第三条的规定,就有关倾销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调查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向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提供信息的利害关系方以及出口国政府进行了披露,并给予有关利害关系方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 在规定的时限内,没有利害关系方对披露发表评论意见。 2、损害调查 (1)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 立案后,调查机关成立了二氯甲烷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产业损害调查组,负责本案的调查工作。 (2)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2006年9月13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所有中国国内生产者和参加调查活动的国外生产商、出口商发放了《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和《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了《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和《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的答卷。 (3)听取申请人陈述 2006年9月15日,调查机关听取了申请人陈述的申请理由及对本案的相关意见。 (4)实地核查 2007年3月至4月期间,调查机关对申请人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和四川鸿鹤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进行了实地核查。 (5)信息披露 在本案裁定前,调查机关根据调查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产业损害调查信息查阅与信息披露规定》,向有关利害关系方披露了裁定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为其提供了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信息披露期间,没有利害关系方提出评论意见。 调查机关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材料、收回的调查问卷、实地核查的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评估,对利害关系方的意见依法给予了充分考虑。 三、被调查产品及调查范围 产品名称:二氯甲烷 英文名称:dichloromethane或者methylene chloride 税则号: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9031200。 被调查产品的具体描述和主要用途与原反倾销调查的被调查产品一致。 调查范围: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 四、国内同类产品和国内产业   (一)同类产品 根据原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与中国国内生产的二氯甲烷在物理特性、生产制造过程、使用原料、最终用途等方面均是相同的,属于同类产品。在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和中国国内生产的二氯甲烷均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产品与被调查产品应属同类产品。国内生产的产品与被调查产品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 1、国内生产的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质上与被调查产品相同,在产品规格和包装方面与被调查产品相同或相似。 2、国内生产的产品与被调查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基本相同,制造和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3、国内生产的产品与被调查产品主要采用甲醇法生产线,其生产工艺及过程基本相同,产品质量相同或相近。 4、国内生产的产品与被调查产品在用途上相同,主要用于涂料溶剂、金属脱脂、气烟雾喷射剂、聚氨酯发泡剂及制造安全电影胶片和聚碳酸、防腐材料、医药生产的中间体萃取等,均没有可替代产品。 5、国内生产的产品与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渠道基本相同。 中国国内生产的产品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原材料构成、生产工艺、产品用途、销售渠道等方面表现为相同或相似,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产品。 (二)国内产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有关规定,调查机关对代表中国国内产业申请期终复审的两家企业,四川鸿鹤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和支持企业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审查。上述企业2005年二氯甲烷产量之和占同期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规定,可以代表中国国内产业(以下简称国内产业)。除特殊说明外,本案裁定中损害调查所依据的国内产业数据,均来自上述申请人。 五、倾销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一)倾销调查期内的倾销情况 英国 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以下称应诉公司)是唯一应诉并提交倾销答卷的英国公司。经审查,应诉公司答卷主张的倾销调查期内对华出口数量与中国海关统计的英国对华出口数量基本一致,调查机关认为,其倾销调查期内对华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情况可以代表同期英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情况。 1、正常价值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审查应诉公司答卷的基础上,决定以应诉公司报告的国内销售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对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行了认定。 2、出口价格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审查应诉公司答卷的基础上,决定应诉公司报告的实际对华出口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对被调查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行了认定。 3、调整及比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应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较。 调查机关在审查应诉公司答卷的基础上,接受了应诉公司关于对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可比性因素进行调整的主张,并在同一贸易环节对其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进行了比较。 其他涉案国 由于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生产商、出口商没有应诉并提交答卷,调查机关无法直接获得其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调整因素等数据和证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上述涉案国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可比性因素等进行认定。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材料是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对上述涉案国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进行了认定,对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可比性的因素进行了调整,并在同一贸易环节对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进行了比较。 经调查显示,倾销调查期内,原产于英国、美国、韩国的二氯甲烷对华出口仍然存在倾销。 申请人主张,荷兰倾销调查期内对华出口被调查产品不存在倾销,但存在倾销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调查机关经调查认为,荷兰被调查产品2005年对华出口平均价格为520.85美元/吨,与倾销调查期的平均价格743.40美元/吨有较大差异。为此,调查机关对倾销调查期荷兰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数量和价格情况进行了考察。倾销调查期内荷兰对华出口被调查产品总数量21.97吨,仅占其原反倾销措施前2000年对华出口数量的0.37%。除去来料加工贸易,对华出口数量仅为9.25吨,并且全部集中在2005年8月当月。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没有对华出口。8月份对华出口平均单价达961美元/吨。这种个别月份平均单价的奇高导致了倾销调查期平均价格的突然上扬。调查机关认为,这种数量极少且交易非常集中的出口,难以反映荷兰被调查产品正常的对华出口价格,该数量基础上的价格信息不足以说明荷兰被调查产品倾销调查期内的对华倾销情况。此外,原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没有荷兰生产商或出口商向调查机关提起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很难表明倾销调查期荷兰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不存在倾销的情况是持续的。综上考虑,调查机关决定对荷兰倾销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调查。 申请人主张,德国倾销调查期内对华出口被调查产品仍然存在倾销。调查机关经调查认为,德国被调查产品2005年对华出口平均价格为640.43美元/吨,2006年一季度的平均价格为400美元/吨,均与倾销调查期的平均价格879.80美元/吨有较大差异。为此,调查机关对倾销调查期德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数量和价格情况进行了考察。倾销调查期内德国对华出口被调查产品总数量28.51吨,仅占其原反倾销措施前2000年对华出口数量的0.44%。除去来料加工贸易,对华出口数量仅为2.96吨。2005年4月(调查期首月)一般贸易对华出口数量85公斤,金额1590美元,平均单价高达18705美元/吨。这种个别月份平均单价的奇高导致了倾销调查期平均价格的突然上扬。调查机关认为,这种数量极少的出口,难以反映德国被调查产品正常的对华出口价格,该数量基础上的价格信息不足以说明德国被调查产品倾销调查期内的对华倾销情况。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对德国倾销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调查。 (二)倾销继续的可能性 英国 调查机关决定以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和复审申请人提交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审查英国被调查产品倾销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1、存在倾销继续的背景 根据原反倾销措施,英国被调查产品所适用的反倾销税税率为6%-39%。前述倾销调查表明,倾销调查期英国被调查产品依然存在对中国继续倾销的事实。 2、出口能力 (1)产能、产量、库存和闲置产能 应诉公司主张其为英国唯一的二氯甲烷生产商,申请人对此没有发表评论意见。调查机关决定以应诉公司提交的数据为基础,审查英国被调查产品的生产情况。 英国是全球二氯甲烷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其倾销调查期的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0%。 自2001以来,英国一直拥有二氯甲烷产品的巨大产能和产量。其产能自2001年以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倾销调查期较2001年增长了4%,并且未来两年还会进一步扩大;产量自2001年以来也呈上升趋势,倾销调查期较2001年增加约16%,预计未来两年仍会有所增长;但产能利用率一直不高,保持在62%-72%。 英国二氯甲烷存在较大闲置产能和库存,自2001年以来,其闲置产能和库存占中国同期总进口量的比例为62%-121%,占中国同期表观消费量的比例为15%-48%。因此,如果英国生产商、出口商将其闲置产能和库存完全释放并转向中国市场,英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华出口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2)产能调节 甲烷氯化物产品生产流程由一套联产装置完成,先产出一氯甲烷,经过进一步氯化,同时分离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其中以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为主,两者产能及产量可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英国二氯甲烷产能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经调节还可增加4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相关修正案(以下称《蒙约》)严格规定了四氯化碳和F22(也称氟利昂22,主要用作制冷剂)的淘汰时间表。关于四氯化碳,《蒙约》要求发达国家1995年开始削减生产和消费,1996年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发展中国家2005年开始削减生产和消费,2010年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关于F22,《蒙约》要求发达国家1996年开始分阶段削减消费,并于2030年完全停止消费;发展中国家2016年开始削减消费,并于2040年完全停止消费。三氯甲烷的主要用途为生产制造F22,约占其消费的70%。 英国是《蒙约》的签约国。《蒙约》对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响到三氯甲烷的生产和消费,进而可能刺激甲烷氯化物生产商调整产能,减少三氯甲烷加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2004年11月30日,商务部发布2004年第8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英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征收32%-96%的反倾销税,英国三氯甲烷对华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为缓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英国涉案企业有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进一步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3)英国国内市场的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场消费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英国市场消费量 4.05 2.03 3.74 3.15 2.76 2.51 2001年以来,世界二氯甲烷消费量逐年增长,从 2001年的59.52万吨到2006年的90.2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33%。相对其巨大的产能产量,英国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并且同期英国国内市场对二氯甲烷的消费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7.60%。 1999年3月11日,欧盟颁布并实施了《关于限制在某些装置和工作中因使用有机溶剂而引起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1999/13/EC号指令》(简称VOC指令,“VOC”为挥发性有机物的英文的缩写)。该指令的目的在于逐渐减少因使用有机溶剂而引起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以限制不稳定有机化合物挥发带来对环境,尤其是空气环境,以及对人体健康的直接或潜在影响。二氯甲烷主要用于生产有机溶剂产品,受VOC指令限制,其消费受到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英国国内二氯甲烷消费市场因VOC指令的实施而日益萎缩的状况不会改变。 (4)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 根据英国海关统计的数据,自2001年以来,英国二氯甲烷产品的出口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倾销调查期的出口数量较2001年增长了18.14%,出口数量占其总产量的比例平均达66.14%,说明英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 3、对华出口情况 单位:万吨,美元/吨 年份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对华出口数量 0.96 0.99 0.79 1.04 0.48 0.35 0.30 对华出口价格 486.86 484.25 471.26 531.38 654.85 717.44 706.57 中国表观消费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0 25.72 25.99 在华市场份额 8.90% 9.14% 7.35% 6.59% 2.35% 1.36% 1.15% 2000年以来,中国二氯甲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倾销调查期较2000年表观消费量增长达140.87%。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英国对华出口数量为0.96万吨,倾销调查期对华出口数量为0.30万吨,受到反倾销措施制约,英国对华出口数量呈大幅下降趋势,降幅达到68.75%。相对于中国二氯甲烷市场表观消费量的不断增长,英国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与2000年的8.90%相比,倾销调查期内的英国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仅为1.15%,下降幅度达87.08%。 2001年原反倾销措施实施以来,英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价格呈上升趋势,倾销调查期较2001年上涨45.13%,该增长与世界市场二氯甲烷的价格涨势一致,但低于世界市场同比52.27%的涨幅。倾销调查结果表明,倾销调查期内英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华出口价格仍属倾销价格。 4、对第三国出口价格 倾销调查期内,英国向中国外的第三国市场出口二氯甲烷产品的平均价格为562美元/吨(FOB价格)。其对第三国出口中,有约40%的出口低于正常价值水平,存在大量低价出口的情况。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该情况很可能发生在向中国的出口中。 上述调查表明,存在反倾销措施的情况下,英国二氯甲烷对中国出口倾销仍在继续;英国拥有二氯甲烷巨大的产能、产量,并且未来几年还会进一步扩张;受国际条约以及三氯甲烷反倾销措施的限制,经调节,其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如果再释放其闲置产能和库存,对华出口能力将极大增强;相对其巨大的产能产量,英国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并且英国国内二氯甲烷需求呈下降趋势,消费市场萎缩的状况将因有关法律的实施而不会发生改变;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伴随国内消费市场的萎缩,英国二氯甲烷产品出口依赖程度很高,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受原反倾销措施制约,英国对华出口情况表明,英国不以倾销价格无法保持其在华市场份额和出口数量;此外,英国大量以低价甚至倾销的价格水平向第三国出口二氯甲烷,说明寻求国外市场的强烈需要。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英国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很可能继续。 美国 由于没有美国生产商、出口商应诉配合调查机关的期终复审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美国被调查产品倾销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信息是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 1、存在倾销继续的背景 根据原反倾销措施,美国被调查产品所适用的反倾销税税率为49%-58%。前述倾销调查表明,倾销调查期美国被调查产品依然存在对中国继续倾销的事实。 2、出口能力 (1)产能、产量和闲置产能 美国是全球二氯甲烷的最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自2001以来一直拥有巨大产能和产量,其倾销调查期的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21%,有很大的出口能力。 美国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在2001年-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倾销调查期与2001年相比,产能增长了2.86万吨,达26万吨,增长幅度为12.36%;产量增长1.2万吨,达14.4万吨,增长幅度为9.09%,低于同期产能增长速度。2001年至倾销调查期期间,其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下,维持在55.38%-61.31%。 自2001年以来,美国二氯甲烷一直拥有巨大的闲置产能,倾销调查期闲置产能达11.6万吨,占同期中国总进口量的比例高达297.44%,占同期中国表观消费量的比例达95.81%。如果美国生产商、出口商将其闲置产能完全释放并转向中国市场,美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华出口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 (2)产能调节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产能产量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节。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美国二氯甲烷产能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经调节还可增加40%。 美国是《蒙约》的签订国。《蒙约》对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响到三氯甲烷的生产和消费,美国涉案企业有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2004年11月30日,商务部发布2004年第8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征收96 %的反倾销税,美国三氯甲烷对华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为缓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美国涉案企业很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进一步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3)美国国内市场的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场消费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美国市场消费量 9.4 10.1 9.3 7.9 8.4 7.97 2001年以来,世界二氯甲烷消费量逐年增长,从 2001年的59.52万吨到2006年的90.2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33%。相对其巨大的产能产量,美国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并且同期美国国内市场对二氯甲烷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从 2001年的9.4万吨到2006年的7.97万吨,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04%。 根据申请人主张,美国《净化大气法》、《安全饮用水法》、《资源保护和恢复法》、《呼吸保护标准29CFR1910.134》等法律,对二氯甲烷在其国内的消费进行了限制。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国内二氯甲烷消费市场因以上法律的实施而萎缩的状况不会改变。 (4)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出口数量 5.28 5.36 7.42 7.63 7.18 6.25 产量 13.2 14.7 15.94 14.45 14.5 14.4 出口数量占产量的比例 40% 36.46% 46.55% 52.80% 49.52% 43.40% 2001年以来,美国二氯甲烷产品的出口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由2001年的5.28万吨增加到倾销调查期的6.25万吨,增长幅度为18.37%,出口数量占其总产量的比例平均达44.79%。说明美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一直较高。 3、对华出口情况 单位: 万吨,美元/吨 年份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对华出口数量 1.34 0.26 0.02 0.18 0.94 0.90 0.52 对华出口价格 387.85 414.33 740.99 484.89 532.51 641.63 638.10 中国表观消费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 25.72 25.99 在华市场份额 12.42% 2.40% 0.19% 1.14% 4.61% 3.50% 2.00% 2000年以来,中国二氯甲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倾销调查期较2000年表观消费量增长达140.87%。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美国对华出口数量为1.34万吨,倾销调查期对华出口数量为0.52万吨,受反倾销措施制约,美国对华出口数量急剧下降,2001年对比2000年降幅达80.60%。虽然2004年开始有所回升,但远未达到措施前其出口水平。 相对于中国二氯甲烷市场表观消费量的不断增长,美国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与2000年12.42%的市场份额相比,倾销调查期内的美国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仅为2%,下降幅度达83.90%。 反倾销措施实施以后,美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价格有所上升,倾销调查期较2001年上涨54%,该增长与世界市场二氯甲烷价格52.27%的涨势一致。倾销调查结果表明,倾销调查期内美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华出口价格仍属倾销价格。 4、对第三国出口价格 倾销调查期内,美国国内二氯甲烷正常价值为753.35美元/吨,向中国外的第三国市场出口二氯甲烷产品的平均价格为723美元/吨(FOB价格),该价格未经调整已低于其正常价值。其对第三国出口中,有66.93%的出口低于正常价值水平,存在大量低价出口的情况。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该情况很可能发生在向中国的出口中。 上述调查表明,存在反倾销措施的情况下,美国二氯甲烷对中国出口倾销仍在继续;美国拥有二氯甲烷巨大的产能、产量,受国际条约以及三氯甲烷反倾销措施的限制,经调节,其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如果再释放其闲置产能,对华出口能力将极大增强;相对其巨大的产能产量,美国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并且美国国内二氯甲烷需求呈下降趋势,消费市场萎缩的状况将因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而不会发生改变;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伴随国内消费市场的萎缩,美国二氯甲烷产品出口依赖程度将不断提高,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受原反倾销措施制约,美国对华出口情况表明美国不以倾销价格无法保持其在华市场份额和出口数量;此外,美国大量以低价甚至倾销的价格水平向第三国出口二氯甲烷,说明寻求国外市场的强烈需要。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美国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很可能继续。 韩国 由于没有生产商、出口商应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韩国被调查产品倾销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信息是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 1、倾销调查期内存在倾销 根据原反倾销措施,韩国被调查产品所适用的反倾销税税率为4%-28%。前述倾销调查表明,倾销调查期韩国被调查产品依然存在对中国继续倾销的事实。 2、出口能力 (1)产能、产量和闲置产能 韩国是二氯甲烷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自2001以来,韩国二氯甲烷产品一直保持约2.8万吨的产能,产量经2002年至2003年的增长后,于2004年开始有所回落,产能利用率水平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闲置产能增加。 自2001年以来,韩国一直存在一定的二氯甲烷闲置产能,占同期中国总进口量的比例为4.31%-14.10%,占中国表观消费量的比例为1.77%-8.31%。如果韩国生产商、出口商将其闲置产能完全释放并转向中国市场,韩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华出口仍有一定的增长能力。 (2)产能调节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产能产量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节。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韩国二氯甲烷产能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经调节还可增加20%。 韩国是《蒙约》的签约国。《蒙约》对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响到三氯甲烷的生产和消费,韩国涉案企业有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2004年11月30日,商务部发布2004年第8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征收96 %的反倾销税,韩国三氯甲烷对华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为缓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韩国涉案企业很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进一步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3)韩国国内市场的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场消费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韩国市场消费量 1.09 1.15 1.19 1.38 0.96 1.39 2001年以来,世界二氯甲烷消费量逐年增长,从 2001年的59.52万吨到2006年的90.2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33%。同期韩国国内市场二氯甲烷消费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由从 2001年的1.09万吨到2006年的1.39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5.50%。但消费的增长并没有带来韩国二氯甲烷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的增加,相反,韩国国内市场被大量低价进口产品所充斥。 韩国国内市场二氯甲烷需求有一定增长,受中国二氯甲烷反倾销措施制约,美国和德国被调查产品大量贸易转移到韩国市场。申请人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国和德国二氯甲烷存在大量低价向韩国出口的情况,倾销调查期内美国对韩国出口数量为4597吨,价格为514美元/吨(FOB价格);德国对韩国出口数量为3897吨,价格为540美元/吨(FOB价格)。倾销调查期内,美国和德国对韩出口数量约占同期韩国国内消费量的80%,出口价格低于同期世界市场价格(670美元/吨),更低于其国内正常价值水平。 (4)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出口数量 1.73 2.19 2.20 2.06 2.16 2.23 产量 1.9 2.52 2.52 2.24 2.20 2.25 出口数量占产量的比例 91.05% 86.90% 87.30% 91.96% 98.18% 99.11% 2001年以来,韩国二氯甲烷产品的出口持续增长,出口数量由2001年的1.73万吨增长到倾销调查期的2.23万吨,增长幅度达28.90%,出口数量占其总产量的比例平均达92.42%,2005年和倾销调查期韩国二氯甲烷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对华出口数量 1.17 0.74 1.43 0.81 1.23 1.18 总出口数量 1.73 2.19 2.20 2.06 2.16 2.23 对华出口数量占出口数量的比例 67.63% 33.79% 65.00% 39.32% 56.94% 52.91% 2001年以来,韩国二氯甲烷产品的对华出口数量占其总出口数量的比例平均达52.60%。由于地缘关系以及中国对韩国二氯甲烷主要生产商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较低等原因,中国仍是韩国被调查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由于韩国二氯甲烷产品进口价格较低,受大量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韩国国内生产的二氯甲烷被迫转向出口市场,韩国二氯甲烷出口依赖程度非常高,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并且没有证据表明该情况会发生变化。 3、对华出口情况 单位:万吨,美元/吨 年份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对华出口数量 1.94 1.17 0.74 1.43 0.81 1.23 1.18 对华出口价格 445.30 427.76 368.59 553.26 625.65 610.38 603.94 中国表观消费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 25.72 25.99 在华市场份额 17.98% 10.80% 6.88% 9.06% 3.97% 4.78% 4.54% 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倾销调查期较2000年表观消费量增长达140.87%。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韩国对华出口数量为1.94万吨,倾销调查期对华出口数量为1.18万吨,受反倾销措施制约,韩国对华出口数量有较大下降,2001年对比2000年降幅达39.69%。2003年有所上升再度回落,远未达到措施前其出口水平。 相对于中国二氯甲烷市场表观消费量的不断增长,韩国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与2000年的17.98%的市场份额相比,倾销调查期内的韩国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仅为4.54%,下降幅度达74.75%。 反倾销措施实施以后,韩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价格有所上升,倾销调查期较2001年上涨41.19%,该增长与世界市场二氯甲烷的价格涨势一致,但低于同期世界市场价格52.27%的增长幅度。倾销调查结果表明,倾销调查期内韩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华出口价格仍属倾销价格。 4、对第三国出口价格 倾销调查期内,韩国国内二氯甲烷正常价值为682.1美元/吨,向中国外的第三国市场出口二氯甲烷产品的平均价格为660美元/吨(FOB价格),该价格未经调整已低于正常价值。其对第三国出口中,有71.73%的出口低于正常价值水平,存在大量低价出口的情况。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该情况很可能发生在向中国的出口中。 5、第三国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进行贸易救济措施调查及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2004年8月18日,印度发布反倾销终裁公告,裁定原产于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存在倾销,并且对印度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决定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征收反倾销税。如果取消原反倾销措施,受到第三国贸易限制的韩国二氯甲烷产品很可能发生贸易转移,转向其传统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市场。 上述调查表明,存在反倾销措施的情况下,韩国二氯甲烷产品对中国出口倾销仍在继续;韩国拥有稳定的产能,近年来产能利用率下降,闲置产能增加;受国际条约和中国三氯甲烷反倾销措施的限制,经调节,其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还会进一步扩大,如果再释放其闲置产能,对华出口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韩国国内二氯甲烷需求有一定增长,但受大量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韩国国内生产的二氯甲烷主要用于出口,出口依赖程度尤其是对华出口依赖程度较高,没有证据表明该情况会发生变化;受原反倾销措施制约,韩国对华出口情况表明韩国不以倾销价格无法保持其在华市场份额和出口数量;韩国以低价或倾销价格向第三国大量出口二氯甲烷,第三国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采取反倾销措施,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取消原反倾销措施,在第三国市场受到贸易限制的韩国被调查产品很可能实施对中国的贸易转移。因此,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韩国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很可能继续。 (三) 倾销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荷兰 由于没有生产商、出口商应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荷兰被调查产品倾销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信息是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 1、出口能力 (1)产能、产量和闲置产能 自2001以来,荷兰二氯甲烷产能产量均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产能在4万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左右的较高水平,倾销调查期闲置产能为0.4万吨。 (2)产能调节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产能产量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节。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荷兰二氯甲烷产能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经调节还可增加40%。 荷兰是《蒙约》的签约国。《蒙约》对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响到三氯甲烷的生产和消费,荷兰涉案企业有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如经调节,荷兰二氯甲烷产能将达5.6万吨,按90%的产能利用率计算,荷兰二氯甲烷的产量将达5.04万吨,较倾销调查期的产量将增加1.44万吨,新增产量占同期中国表观消费量的5.54%。如新增产量转向中国市场,荷兰对华出口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2004年第8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荷兰的进口三氯甲烷征收96%的反倾销税,荷兰三氯甲烷对华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为缓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荷兰涉案企业很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进一步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3)荷兰国内市场的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场消费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荷兰市场消费量 1.07 4.50 1.11 4.30 3.21 3.73 2001年以来,世界二氯甲烷消费量逐年增长,从 2001年的59.52万吨到2006年的90.2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33%。同期荷兰国内市场二氯甲烷消费量也呈增长趋势,由2001年的1.07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3.73万吨,年平均增长幅度为49.72%。但消费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荷兰二氯甲烷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的增加,相反,荷兰国内市场被大量低价进口产品所充斥。 由于欧盟统一市场的原因,各成员国之间贸易不征收关税,受中国二氯甲烷反倾销措施制约,英国和德国被调查产品大量贸易转移到需求有增长的荷兰市场。申请人提供的数据表明,英国和德国二氯甲烷存在大量低价向荷兰出口的情况,倾销调查期内英国对荷兰出口数量为11020.2吨,平均出口价格为310美元/吨;德国对荷兰出口数量为19995吨,平均出口价格为521美元/吨。倾销调查期内,英国和德国对荷兰出口数量约占同期荷兰国内消费量的93%。出口价格低于同期世界市场价格(670美元/吨),更低于其国内正常价值水平。 作为欧盟成员国,荷兰二氯甲烷产品消费同样受到VOC指令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荷兰国内二氯甲烷消费市场有可能因VOC指令的实施而增长趋缓。 (4)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出口数量 3.76 3.18 4.91 1.28 1.29 1.5 产量 4 3.2 3.8 3.6 3.6 3.6 出口数量占产量的比例 94.00% 99.38% 129.21% 35.56% 35.83% 41.67% 荷兰是二氯甲烷的主要出口国之一,2003年之前其生产的二氯甲烷产品基本用于出口。2004年以来,随着国内消费的增加,荷兰二氯甲烷产品的出口数量有所下降,但出口仍保持在35.56%以上。 由于荷兰二氯甲烷产品进口价格较低,受大量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荷兰国内生产的二氯甲烷被迫转向出口市场,荷兰二氯甲烷仍然存在较高的出口依赖程度。 2、对华出口情况 单位: 万吨,美元/吨 年份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对华出口数量 0.59 0.46 0.13 0.45 0.12 0.005 0.002 对华出口价格 431.39 433.39 487.39 456.69 497.32 520.85 743.40 中国表观消费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 25.72 25.99 在华市场份额 5.47% 4.25% 1.21% 2.85% 0.59% 0.02% 0.01% 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倾销调查期较2000年表观消费量增长达140.87%。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荷兰对华出口数量为0.59万吨,受反倾销措施制约,荷兰对华出口数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倾销调查期内几乎没有对华出口。 相对于中国二氯甲烷市场表观消费量的不断增长,荷兰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在原反倾销措施实施以后迅速下跌,并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与2000年的5.47%相比,倾销调查期内的荷兰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仅为0.01%,几乎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反倾销措施实施以后,荷兰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价格有所上升,该增长与世界市场二氯甲烷价格的涨势一致。 3、对第三国出口价格 倾销调查期内,荷兰国内二氯甲烷市场价格为455美元/吨,同期,英国国内市场价格为724美元/吨,德国国内市场价格为825美元/吨,国际市场价格为670美元/吨。调查机关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考查,英、荷、德二氯甲烷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接近,生产原材料相同,制造成本不应存在巨大的差异,作为欧盟统一市场,荷兰国内市场与英、德国内市场二氯甲烷产品价格存在这种重大差异是异常的。原始调查表明,在原审调查期间,荷兰涉案产品就存在“大部分国内销售是低于成本进行”的情况。为此,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荷兰国内销售价格不能反映荷兰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水平。 根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调查机关决定以应诉公司提交的正常价值数据为基础,对荷兰二氯甲烷产品向第三国出口情况进行考查。荷兰向中国外的第三国市场出口二氯甲烷产品的数量为15039.7吨,有约30%的出口低于正常价值水平,存在大量低价出口的情况。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该情况很可能发生在向中国的出口中。 上述调查表明,荷兰是二氯甲烷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受原反倾销措施的制约,荷兰二氯甲烷在倾销调查期内对中国出口几乎停止;荷兰拥有稳定的二氯甲烷产品产能、产量,有一定的闲置产能;受国际条约以及三氯甲烷反倾销措施的限制,经调节,其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还有扩大的可能,如果再释放其闲置产能,对华出口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荷兰国内二氯甲烷需求出现增长,但受大量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荷兰国内生产的二氯甲烷被迫转向出口市场,出口依赖程度较高,没有证据表明该情况会发生变化,此外,因有关法律的实施,荷兰国内二氯甲烷需求增长可能趋缓;受原反倾销措施制约,荷兰被调查产品几乎失去在华市场份额,对华出口数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外,荷兰大量以低价甚至倾销的价格水平向第三国出口二氯甲烷,说明寻求国外市场的强烈需要。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荷兰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很可能再度发生。 德国 由于没有德国生产商、出口商应诉配合调查机关的期终复审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德国被调查产品倾销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信息是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 1、出口能力 (1)产能、产量和闲置产能 德国是全球二氯甲烷的主要生产国之一,自2001以来一直拥有巨大产能和产量,其倾销调查期的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2%。 德国二氯甲烷的产能从2001年至2003年,一直保持在12万吨,2004年起增加了2.6万吨,增幅达21.67%。产量存在波动,总体有所增加,倾销调查期较2001年增加3.15%,达10.15万吨。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82%下降的倾销调查期的69.52%。 2001年以来,德国二氯甲烷产品闲置产能不断增加,倾销调查期达4.45万吨,占同期中国总进口量的比例高达114.10%,占同期中国表观消费量的比例达19.94%。因此,如果德国生产商、出口商将其闲置产能完全释放并转向中国市场,德国二氯甲烷产品对华出口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2)产能调节 如前所述,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产能产量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节。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德国二氯甲烷产能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经调节还可增加40%。 德国是《蒙约》的签约国。《蒙约》对四氯化碳和F22的限制,直接影响到三氯甲烷的生产和消费,德国涉案企业有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2004年第8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德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征收96 %的反倾销税,德国三氯甲烷对华出口受到限制。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为缓解上述因素造成的影响,德国涉案企业很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的生产,进一步调节扩大二氯甲烷的生产。 (3)德国国内市场的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世界市场消费量 59.52 63.07 68.54 74.16 79.64 90.25 德国市场消费量 1.4 3.34 2.41 3.34 1.29 1.16 2001年以来,世界二氯甲烷消费量逐年增长,从 2001年的59.52万吨到2006年的90.2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33%。相对其巨大的产能产量,德国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并且同期德国国内市场对二氯甲烷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从 2001年的1.4万吨到2006年的1.16万吨,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43%。 作为欧盟成员国,德国二氯甲烷产品消费同样受到VOC指令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德国国内二氯甲烷消费市场因VOC指令的实施而日益萎缩的状况不会改变。 (4)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单位:万吨 年份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出口数量 8.94 8.45 9.29 9.11 9.21 9.68 产量 9.84 11.4 10.8 12.41 10.22 10.15 出口数量占产量的比例 90.85% 74.12% 86.02% 73.41% 90.12% 95.37% 自2001年以来,德国二氯甲烷产品的出口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并且总体呈增长趋势,由2001年的8.94万吨到倾销调查期的9.68万吨,增长幅度为8.28%。出口数量占其总产量的比例为73.41%-95.37%,说明德国二氯甲烷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市场。 2、对华出口情况 单位: 万吨,美元/吨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倾销调查期 2006 对华出口数量 0.65 1.06 0.04 0.06 0.03 0.10 0.003 0.0015 对华出口价格 396.84 391.78 572.69 462.50 504.34 640.43 879.84 400 中国表观消费量 10.79 10.83 10.75 15.79 20.4 25.72 25.99 33 在华市场份额 6.02% 9.79% 0.37% 0.38% 0.15% 0.39% 0.01% 0.005% 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倾销调查期较2000年表观消费量增长达140.87%。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德国对华出口数量为0.65万吨,受反倾销措施制约,德国对华出口数量下降非常快,2002年对比2001年降幅达96.23%,此后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倾销调查期内几乎没有对华出口。 相对于中国二氯甲烷市场表观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德国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与2000年的6.02%相比,倾销调查期内的德国被调查产品在华市场份额仅为0.01%,几乎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反倾销措施实施以后,德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价格有所上升,该增长与世界市场二氯甲烷价格的涨势一致。 3、对第三国出口价格 倾销调查期内,德国国内二氯甲烷正常价值为783.75美元/吨,向中国外的第三国出口二氯甲烷产品的平均价格为587美元/吨(FOB价格),该价格未经调整已远低于其正常价值。其对第三国出口中,有96.12%的出口低于正常价值水平,存在大量低价出口的情况。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该情况很可能发生在向中国的出口中。 上述调查表明,德国是二氯甲烷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受反倾销措施制约,德国被调查产品在倾销调查期几乎停止了对华出口;德国拥有巨大的二氯甲烷产能、产量;受国际条约以及三氯甲烷反倾销措施的限制,经调节,其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如果再释放其闲置产能,对华出口能力将大大增强;相对其巨大的产能产量,德国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并且德国国内二氯甲烷需求呈下降趋势,消费市场萎缩的状况将因有关法律的实施而不会发生改变;严重过剩的生产能力,伴随国内消费市场的萎缩,德国二氯甲烷产品出口依赖程度持续增高,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受原反倾销措施制约,德国被调查产品几乎失去在华市场份额;此外,德国大量以低价甚至倾销的价格水平向第三国出口二氯甲烷,说明寻求国外市场的强烈需要。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德国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很可能再度发生。 (四)倾销调查结论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原产于英国、美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的倾销有可能继续;原产于荷兰、德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的倾销有可能再度发生。 六、产业损害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一)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恢复发展情况 根据原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由于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二氯甲烷向中国大量低价倾销出口,导致中国国内产业经营状况恶化,1997年到2000年,国内产业严重亏损,市场份额下降,库存增加,生产能力闲置,人均年工资下降,劳动生产率降低,投资收益率降低,筹资能力和投资能力下降,国内产业增长较为缓慢。2001年采取反倾销措施后,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产业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 1、国内表观消费量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不断增长。2001年至2005年,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0.83万吨、10.75万吨、15.79万吨、20.40万吨和25.72万吨。2005年1至3月为6.30万吨。2006年1至3月为6.57万吨。 2、国内产业产能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产能不断增长。2001年至2005年国内产业产能分别比上年增长3.53%、77.47%、5.77%、36.36%、33.33%,年均增幅为33.76%。 3、国内产业产量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产量呈现增长趋势。2001年至2005年国内产业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1.09%、35.09%、9.86%、17.00%和29.13%,年均增幅为22.37%。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9.66%。 4、国内产业市场占有率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市场占有率前期上升,后期有所下降。2001年至2005年分别比上年增长64.59%、50.07%、 -30.33%、-2.44%、9.80%。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0.30%。 5、国内产业销量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销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至2005年国内产业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9.15%、59.93%、-1.91%、26.42%、36.66%,年均增幅为28.31%。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2.05%。 6、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总体呈先增后降趋势。2001年至2005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分别比上年增长2.46%、-23.17%、51.70%、-2.49%、10.47%。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2.11%。 7、国内产业销售收入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销售收入总体呈先增后降趋势。2001年至2005年国内产业国内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3.07%、22.87%、48.80%、23.27%、50.97%。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72%。 8、国内产业税前利润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税前利润总体不断增长。2001年国内产业扭亏为盈。2002年至2005年国内产业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7.97%、551.85%、7.04%、107.90%。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9、国内产业开工率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开工率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2001年至2005年,国内产业开工率分别比上年增长65.25%、-23.88%、3.87%、-14.20%、-3.15%。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66%。 10、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至2005年,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增长72.44%、30.29%、12.43%、-6.74%、30.76%。 11、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总体呈增长趋势。2000年投资收益率为负,2002年至2005年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分别比上年增长18.01%、489.48%、-24.70%、56.64%。但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降幅为26.69%。 12、国内产业就业人数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就业人数总体不断增加。2001年至2005年分别比上年增长-0.78%、3.68%、-2.28%、25.45%、 -1.24%。 13、国内产业人均工资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人均工资总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至2005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19%、-4.92%、111.79%、11.27%、15.12%。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也有较大增长。 14、国内产业期末库存 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期末库存大幅波动。2001年至2005年分别比上年增长82.73%、-90.69%、218.23%、7.17%、 -9.39%。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32%。 综上所述,2001年采取反倾销措施以来,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生产经营各项指标均趋于好转,与2000年相比,国内产业生产能力扩大,产量、销量增加,单价、销售收入、税前利润、劳动生产率、投资收益率、人均工资、就业人数增长,期末库存下降,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和发展。但2006年1至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国内产业单价大幅下降,已经导致国内产业销售收入大幅下降,投资收益率降低。2006年初国内产业出现不利趋势,表明国内产业仍然比较脆弱,易受进口产品冲击和损害。 (二)未来国内市场供需状况 1、国内表观消费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二氯甲烷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统计,2001年到2006年,世界二氯甲烷消费量增长了30.73万吨。同期,中国的消费量增长了22.46万吨,占世界增长量的73%。中国是目前二氯甲烷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二氯甲烷市场需求为32.90 万吨,预计今后每年增长速度约为10%,到2010年将达到46万吨以上。 2、国内同类产品供应量 近年来,由于国内二氯甲烷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纷纷从国外引进新的生产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吸引了众多的新投资者,导致国内二氯甲烷产能急剧增长。据协会统计,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能由2001年的4.1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8.15万吨。2006年产能为36.7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约50万吨。2005年开始,国内二氯甲烷产能相对于国内市场需求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3、被调查产品进口大量增加的可能性 损害调查期内,二氯甲烷全国总进口数量总体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至2005年,国内总进口量分别为63757.50吨、38168.89吨、65369.09吨、60355.32吨和 47983.15吨。2006年为1至3月为4083.44吨,全年为15155.92吨。其中,来自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被调查产品进口量总和2001年至2005年分别为39496.56吨、17282.98吨、31587.74 吨、23751.80吨和 25799.11吨。2006年为1至3月为2550.90吨,全年为8541.62吨。 英国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至2005年,英国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分别为9902.46吨、7916.98吨、10420.96吨、4753.58吨、3459.33吨 ,分别占中国总进口量的 15.53%、20.74%、15.94%、7.88%、7.21%。2006年1至3月为340.16吨,全年为2337.25吨,分别占中国总进口量的8.33%、15.42%。 登记参加调查活动的英国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应诉公司)主张其为英国唯一的二氯甲烷生产商,申请人未提出异议。调查机关决定以应诉公司提交的数据为基础,考察英国被调查产品的可能的进口量。根据应诉公司的答卷,英国拥有巨大的二氯甲烷产能和产量,且长期开工率较低,闲置产能较大,具备强大的出口能力。损害调查期内英国二氯甲烷产能增加,2005年比2001年产能增加了3.64%;产量增加,2005年比2001年产量增加了15.09%。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全由一套生产装置同时生产。不同产品产量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节。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从技术角度分析,英国二氯甲烷产能在现有装置基础上还可以增加40%。一氯甲烷由于其化学性质无法长途运输,四氯化碳作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之一已被《蒙约》限期禁止生产和使用。2004年11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04年第8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的进口三氯甲烷征收32%至96%的反倾销税,英国三氯甲烷对华出口受到限制。因此,如果取消二氯甲烷反倾销措施,英国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生产,通过调节进一步扩大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 根据英国海关和应诉公司的数据,2001年至2005年,英国二氯甲烷出口量同其产量的比例分别为53.65%、112.10%、66.34%、58.44%和51.53%。由于欧盟VOC指令对二氯甲烷等产品的使用限制,在可预见的将来,英国国内的二氯甲烷需求量还将不断减少。倾销调查结论认为,倾销调查期内,英国被调查产品仍然存在对中国继续倾销的事实,且英国对中国外的第三国也存在低价甚至倾销行为。这表明英国二氯甲烷产品高度依赖出口,甚至低价出口来解除其闲置产能问题。中国目前是二氯甲烷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如果取消反倾销措施,英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将可能大量增加。 美国、荷兰、德国、韩国 由于没有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生产商、出口商配合调查机关的期终复审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美国、荷兰、德国、韩国被调查产品导致中国国内产业损害再度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信息是已获得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 基于前述原因,二氯甲烷可以通过调节生产过程进一步增加产能产量。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从技术角度分析,美国、荷兰、德国二氯甲烷产能在现有装置基础上还可以增加40%,韩国产能在现有装置基础上还可以增加20%。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04年第81号公告,美国、荷兰、德国、韩国三氯甲烷对华出口受到限制。因此,如果取消二氯甲烷反倾销措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可能减少三氯甲烷生产,并通过调节进一步扩大二氯甲烷的产能产量。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至2005年,美国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分别为2613.02吨、226.28吨、1784.87吨、9429.85吨、8963.42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10%、0.59%、2.73%、15.62%、18.68%。2006年1至3月为1050.403吨,全年为2073.28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25.72%、13.68%。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美国是世界二氯甲烷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拥有巨大的闲置产能。在损害调查期内,其产能增加,2005年比2001年产能增加2.86万吨,增幅为12.36%;产量不断增加,2005年比2001年产量增加1.3万吨,增幅为9.85%。2001年至2005年闲置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42.95%、41.2%、38.69%、44.42%和44.23%。 2001年至2005年,美国二氯甲烷出口量同其产量的比例分别为 40.00%、36.46%、46.55%、52.80%、49.52%。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美国《净化大气法》、《安全饮用水法》、《资源保护和恢复法》和《呼吸保护标准39CFR1910.134》等法律对二氯甲烷在美国国内的消费进行了限制。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国内二氯甲烷消费市场因以上法律的实施还将不断减少。倾销调查结论认为,倾销调查期内,美国被调查产品仍然存在对中国继续倾销的事实,且美国对中国外的第三国也存在低价甚至倾销行为。这表明美国二氯甲烷产品高度依赖出口,甚至低价出口来解除其闲置产能问题。中国目前是二氯甲烷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如果取消反倾销措施,美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将可能大量增加。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至2005年,荷兰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分别为4624.54吨、1290.95吨、4528.57吨、1204.26吨、49.97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7.25%、3.38%、6.93%、2.00%、0.10%,2006年1至3月为0吨,全年为0吨。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荷兰在损害调查期内产能保持不变,产量有所下降,降幅为10%。2001年至2005年,荷兰二氯甲烷出口量同其产量的比例分别为 94.00%、99.38%、129.21%、35.56%、35.84%。2001年至2005年闲置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20.00%、5.00%、5.00%、10.00%和10.00%。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至2005年,德国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分别为10632.73吨、429.41吨、579.44吨、305.59吨、988.67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16.68%、1.13%、0.89%、0.51%、2.06%。2006年1至3月为14.84吨,全年为14.84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0.36%、0.10%。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德国是世界二氯甲烷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损害调查期内德国产能增加,2005年比2001年产能增加了2.60万吨,增幅为21.67%;产量不断增加,2005年比2001年产量增加0.38万吨,增幅为3.86%。2001年至2005年,德国二氯甲烷出口量同其产量的比例分别为 90.85%、74.12%、86.02%、73.41%、90.12%。2001年至2005年闲置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18.00%、5.00%、10.00%、15.00%和30.00%。 由于欧盟VOC指令对二氯甲烷等产品的使用限制,在可预见的将来,荷兰、德国国内的二氯甲烷需求量还将不断减少。倾销调查结论认为,倾销调查期内,荷兰、德国对中国外的第三国也存在低价甚至倾销行为。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荷兰、德国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可能再度发生。这表明荷兰、德国二氯甲烷产品高度依赖出口,甚至低价出口来解决其闲置产能问题。中国目前是二氯甲烷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如果取消反倾销措施,荷兰、德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将可能大量增加。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至2005年,韩国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分别为11723.80吨、7419.35吨、14273.89吨、8058.52吨、12337.71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18.39%、19.44%、21.84%、13.35%、25.71%。2006年1至3月为1145.50吨,全年为4116.25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28.05%、27.16%。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韩国在损害调查期内产能保持不变,产量不断增加,2005年比2001年产量增加0.3万吨,增幅为15.79%。2001年至2005年,韩国二氯甲烷出口量同其产量的比重分别为 91.05%、86.90%、87.30%、91.96%、98.18%。2001年至2005年闲置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32.14%、10.00%、10.00%、20.00%和21.42%。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韩国被调查产品出口其他主要市场存在障碍。2004年8月18日,印度发布反倾销终裁公告,裁定原产于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存在倾销,并且对印度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决定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征收反倾销税。如果取消原反倾销措施,受到第三国贸易限制的韩国二氯甲烷产品很可能转向中国市场。 倾销调查结论认为,倾销调查期内,韩国对中国外的第三国也存在低价甚至倾销行为。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韩国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很可能再度发生。这表明韩国二氯甲烷产品高度依赖出口,甚至低价出口来解除其闲置产能问题。中国目前是二氯甲烷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如果取消反倾销措施,韩国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将可能大量增加。综上,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等国目前均是世界主要的二氯甲烷生产和出口国。相对于其各自国内需求量,各国均拥有较大的闲置产能,并可通过调节生产过程进一步提高产能,均高度依赖出口。中国目前是二氯甲烷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对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均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如果取消原反倾销措施,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为消化其大量闲置产能,其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均将可能大量增加。 (三)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趋势 1、被调查产品价格趋势预测 2001年以来,被调查产品价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比2001年上升了39.56%;同期,进口量大幅下降,2006年比2001年下降了78.37%;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从37.87%下降到2.60%。 原反倾销措施于2001年8月16日开始实施。2002年被调查国进口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为15.55%,2003年被调查产品价格比国内销售单价低171.94元,是损害调查期内低于国内销售单价的唯一一年,其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到20.18%。2004年、2005年、2006年被调查国平均进口单价比同年国内销售单价分别高437.53元、389.76元和1269.96元,同期市场份额分别为11.71%、10.22%和2.60%。2003年到2006年,随着被调查国平均进口单价的不断升高,其所占国内市场份额迅速降低。目前被调查产品和国内产品在质量方面不存在优势,被调查产品价格与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之间有较强的互动关系。被调查产品通过降低价格,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如果取消反倾销措施,被调查产品为恢复和扩大在华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大幅降低价格来实现。因此,取消反倾销措施,被调查产品价格将大幅下降。 被调查国家进口情况表 项目\\时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进口平均单价(元/吨) 3585.66 3605.86 4371.35 4867.52 5283.54 5004.44 进口总量(吨) 39496.56 17282.98 31587.73 23751.80 25799.11 8541.62 占中国总需求量份额 37.87% 15.55% 20.18% 11.71% 10.22% 2.60% 2、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趋势预测。2001年以来,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出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2006年同类产品价格比2001年下降了4.20%。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处于低位。2006年的进口量与2005年相比有大幅下降,而同期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和国内产业的利润率却出现下降。这说明目前国内产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 倾销调查表明,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倾销可能继续或者再度发生。2005年之后,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巨大的市场供应压力下,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被调查产品为恢复和扩大因反倾销而丢失的市场份额,不仅所有的降价空间都可能转变为实际的价格下降幅度,甚至有可能以更低的倾销价格抢占中国市场,届时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将受到被调查产品更大的打压,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 国内产业销售价格表 项目\\时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国内销售单价(元/吨) 3898.15 2994.89 4543.29 4429.99 4893.78 3734.48 变化幅度 2.46% -23.17% 51.70% -2.49 % 10.47% -23.69% (四)未来产业状况 1、2005年国内市场产能相对于国内市场需求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海关统计,2006年全国共出口二氯甲烷1.61万吨,首次超过进口量,成为二氯甲烷的净出口国。随着国内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终止反倾销措施,从涉案国家进口的被调查产品有可能大量增加,届时将会加剧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 2、被调查产品的低价进口可能引起国内市场价格的下降,从而导致国内产业销售收入的相对或绝对减少,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国内产业生产经营效益下降将给国内产业大量投资的回收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在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间,国内产业利用有利时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产能的扩大、生产工艺的改造、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升级。如果国内产业再因被调查产品倾销而效益下降,生产经营受到负面影响,可能对企业还贷和进一步的投资形成阻碍,影响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造、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技术升级,国内产业已投入的巨额资金将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时可能导致国内部分企业停产或倒闭。 (五)产业损害调查结论 调查表明: 1、得益于反倾销措施的积极作用,同反倾销措施实施前的损害状况相比,国内产业生产经营情况明显好转,损害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和发展。 2、2006年开始国内产业状况出现的不利趋势表明,国内产业仍然很脆弱。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容易受到进口产品的降价冲击。中国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极具吸引力。被调查产品所在国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而且国内需求下降,严重依赖出口市场。 3、倾销调查表明,终止反倾销措施,倾销有可能继续或者再度发生。中国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巨大的市场供应压力下,终止反倾销措施,被调查产品的降价空间都可能转变为实际的价格下降幅度,甚至有可能以更低的倾销价格使国内价格受到压制。 4、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被调查国家二氯甲烷产品有大量转移到中国市场的可能性。终止反倾销措施,被调查产品的倾销进口有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国内产业有可能再度遭受被调查产品倾销进口的损害。 七、裁定意见 根据以上调查,商务部裁定如下: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原产于英国、美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的倾销有可能继续;原产于荷兰、德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的倾销有可能再度发生。 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有可能再度发生。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